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学位委员会公布了陕西省第六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的获奖作品。大陆娱乐城
推荐的2项成果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指导教师 |
奖项等级 |
1 |
The SES-based difference of adolescents’ digital skills and usages: An explanation from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
任围 |
朱晓文、杨江华 |
一等奖 |
2 |
新冠肺炎防疫用品系列文创产品设计 |
文甜 |
鲁鹏 |
三等奖 |
相关成果展示素材如下:
一、The SES-based difference of adolescents’ digital skills and usages: An explanation from family cultural capital任围
本研究分析了青少年家庭结构性因素与过程性因素如何影响青少年数字素养与数字媒体使用。首先,本文考虑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数字实践的影响,并发现家庭条件好的青少年有着更高的数字素养、更偏好对数字媒体的学习型使用。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家庭过程性因素是否能解释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家庭文化资本(教育资源、文化实践以及亲子互动)能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养成其学习型偏好,且文化资本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青少年数字实践的主要机制。研究说明在家庭、学校、社区等不同场域投入相应资源帮助提升低阶层青少年数字素养是弥合数字鸿沟、构建包容型数字社会的有效途径。
成果简介:
该研究创新性地把经典的文化资本理论在教育分层的作用扩展到对青少年数字素养不平等的解释,通过分析第一手的调研数据,回答了家庭环境如何形塑青少年数字实践这一问题。研究发现中国青少年的数字素养存在显著的基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家庭背景对于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影响是通过家庭文化资本(包括文化资源、文化实践以及父母积极媒介干预)间接产生的。研究有助于从微观视角理解数字不平等的产生过程,对探寻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的有效途径、引导其合理利用数字媒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表:

注:研究框架图

注:结构方程模型(SEM)结果呈现(虚线为系数不显著的路径)
创新点:
(1) 大量数字鸿沟研究聚焦于结构性因素,而本研究着眼于家庭微观环境;
(2) 将结构性因素和过程性家庭因素结合起来,从而呈现了阶层背景形塑青少年数字不平等的过程机制;
(3) 创新性地把经典的文化资本理论在教育分层的作用扩展到对青少年数字素养不平等的解释;
(4) 本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对青少年数字实践有重要影响,并能解释青少年数字实践的阶层差异。
成果成员姓名:
任围,博士三年级,社会发展与管理
指导老师:
朱晓文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
杨江华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社会学。
二、新冠肺炎防疫用品系列文创产品设计文甜
深入研究文创产品设计,确定了以新冠肺炎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设计主题,通过图形创意的情感化、拟人化表达以及色彩匹配度作为预防新冠状病毒肺炎的视觉展现方式结合新冠状病毒自身形象设计出系列人物形象、形象创意设计图。
人物形象脸部取自防疫用品,进行拟人化,人物主体和服饰参考三国时期人物形象,有新冠肺炎,和蝙蝠创作出四个负面人物形象,雷神火神和防疫用品创造出十二个正面人物形象,整个系列取名为“防疫群英会”。
将系列图形创意设计以主要媒介传播的方式展现给受众。以新型冠状病毒图形创意设计为切入点呼吁大家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图形创意设计与产品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








应用展示:



